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62小说网 > 历史 > 我在大宋做台谏官 > 第0049章:正旦使,我举荐知谏院包希仁

( ) 庆历五年,七月六日。

一大早。

汴京城的天气便非常燥热。

中书省向各个在京衙门下发了举荐契丹正旦使的布告。

京朝官们可举荐,亦可自荐。

所谓正旦使,即去庆贺辽国新年的使臣。

自澶渊之盟以来,宋辽互贺正旦,已成惯例。

因两国有上千里之遥,故九月便需出发,次年三月方归。

而今年,情况又有所不同。

布告上多了一句话:贺正旦,兼察边事。

庆历二年,辽国趁大宋与西夏交战,趁火打劫,重兵压境,向大宋索地。

赵祯大惊,派富弼为使和谈。

最终,宋增岁币十万两、绢十万匹,结束了这场争端。

史称:庆历增币。

此事,也让赵祯见识到了辽国的狼子野心。

澶渊之盟并不能让宋辽永葆太平,辽国依旧还是想着侵占大宋国土。

这两年,河北边境也增设了许多禁军。

去年,宋夏和议,西夏向宋称臣,结束了长达数年的战争。

但西夏与辽国仍有冲突。

三国亦敌亦友。

任意一方都担心另外两国联盟,攻打自己。

介于这种情况,今年的正旦使在出使辽国时,还需要了解一番辽国君臣对大宋的态度及边境军事情况。

可谓是职责重大。

……

很快,朝堂举荐便开始了。

依照惯例,大宋历来派遣的正旦使,品级都不是很高。

两府三司的主官们、翰林学士、各路主官都不会入辽。

但这一次,枢密副使丁度和庞籍,纷纷自荐。

有人举荐监察御史李定,有人举荐户部判官王尧臣,还有人举荐御史中丞王拱辰。

而脸皮甚厚的殿中侍御史刘湜和谏院钱明逸也纷纷上奏自荐。

甚至还有人举荐苏良和周元。

……

这一日,午后。

苏良看向周元,问道:“子雄兄,你觉得谁最有可能成为正旦使?”

周元想了想,笑着说道:“别人,我不清楚。但咱们两个,肯定是没希望。”

“不,我没希望,但子雄兄你还是有可能的。”

苏良所言并非谦虚。

他太年轻了。

二十七岁的他,面容白皙,本就显得比同龄人年轻。

若以他为正旦使,辽国还以为大宋无人,派遣这样一个毛头小子来糊弄呢!

万一辽国某個公主看上他,要让他入赘。

依照大宋目前的能力,还真难将苏良救回来。

至于周元,则比苏良多了一丝可能。

他年龄符合。

虽然官职较低,但大宋擅于以假官出行,给他封赏一个假官阶,便能成为正旦使。

真宗期常用此法,以此展现宋为正统,辽只是胡虏而已。

“别取笑愚兄了,我自知没有这个能耐,依我看,这次很有可能派遣其中的一名副枢密使作为正旦使。”周元说道。

苏良摇了摇头。

“我倒觉得二人没机会,你要知丁副使已经五十四岁了,庞副使更是五十六岁了,二人的身体本就不好,此番辛苦,他们经受不住!”

正旦使,看似是个美差,其实非常辛苦。

宋与辽的国都相隔上千里,仅路途上便需要三个月。

九月份,北方逐渐变冷,到了十一月份,那已经是寒风刺骨,滴水成冰。

没有一个好身体。

若一下子病倒在辽国,耽误了朝贺,不但丢人,甚至要丢官了。

其次,辽国的山路非常崎岖难行,处处都是深沟。

并且不时有野兽出没,甚至有生命危险。

再则就是契丹人造成的麻烦了。

使团入辽后,便会有辽国的接伴使来迎接。

这些接伴使,大多都喜欢看宋使出丑,并且阴招频出。

比如:大宋使团每经过一座驿站,对方都会摆上酒宴。

辽人嗜酒,且贼能喝。

宋使入席,不喝是对主家不尊重。

而一旦喝酒出丑,或说了些不合礼仪的话语,做了某些不该做的事情。

回国后,必遭重罚。

曾经,还有接伴使带着大宋使团绕远路。

两百多里的路,硬是走了近千里。

而对方的目的是向宋使展现辽国国土的博大。

总之,出使辽国,处处是坑。

一名正旦使若没有足够的定力和魄力,必会丢人。

周元继续道:“若两位枢密副使因年纪大无法成行,那恐怕最有希望的便是御史中丞王拱辰和户部判官王尧臣了,还有……监察御史李定,他的优势是能讲契丹话!”

“这些人,我……我都不觉得不是很好。”

“王拱辰心胸狭窄,在辽主面前恐难展现我大宋国威,而户部判官王尧臣太过书生意气,性格温文尔雅,恐受辽臣欺负,至于李定、钱明逸、刘湜三人,他们根本就不配!”

“那你以为朝中何人可出使辽国?”周元好奇地问道。

苏良胸膛一挺,一脸认真地说道:“当属知谏院包希仁。”

“噗嗤!”

周元刚喝下一口茶水,然后全吐了出来。

“景明,莫要开玩笑,若是宋辽开战,包谏院在阵前叫骂,我相信定能杀对方几分锐气,但如今可是正旦使,包谏院会不会突然动怒,朝着辽主喷口水?”

苏良顿时也乐了。

“有这个可能吧!但我还是觉得无人比他更合适,我举荐他的奏疏已写好,这就送去!”

……

黄昏时分,垂拱殿内。

赵祯翻阅着朝臣送来的举荐奏疏,一直皱着眉头。

他始终没有找到最合适的人选。

丁度、庞籍年迈。

李定、钱明逸、刘湜等人不足以代表大宋形象。

王拱辰对外并不强硬,王尧臣又太过于书生气……

赵祯最中意的其实是苏良。

有斗志,有拼劲,有头脑,关键还有一口伶牙俐齿。

可惜,苏良太年轻了,资历也浅薄。

还不能用。

就在这时。

赵祯看到了苏良的奏疏,不由得大喜。

“苏景明会举荐谁呢?”赵祯翻开奏疏,仔细一看,不由得哭笑不得。

“这个苏景明,简直胡闹嘛!若让包希仁担任正旦使,整不好,宋辽都过不好这个年了!”

御案上的上百份奏疏,无一份举荐包拯。

就连包拯自己都未曾自荐,而是举荐了户部判官王尧臣。

所有朝臣都知晓,包拯压根不适合做这个。

正旦使需要圆滑,需要客套,需要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

这些特点,包拯皆不具备。

赵祯将苏良的奏疏扔到了一边。

他不知道的是,苏良并非儿戏,此刻已经去寻包拯,劝说其自荐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