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62小说网 > 历史 > 我在大宋做台谏官 > 第0394章:文武之争!东华门外唱名者方为好男儿?

( ) 垂拱殿内。

两府六位相公和欧阳修、范镇、苏良三名台谏官分站两侧。

首相文彦博将众人对狄青封赏的争议向赵祯作了汇报。

众相公在表明自身观点的同时。

皆认为——

此事涉及祖宗之制、皇权之威,理应官家做决定。

赵祯听完后,微微皱起眉头。

依照功绩,狄青足以擢升为枢密使。

但依照大宋的一贯规制,武官任枢密副使便已算是最高职衔。

他看向苏良。

“景明,你素来有主见,为何此次却未表明观点?”

苏良拱手。

“官家,臣觉得,擢升狄帅为枢密使,就不能只是擢升狄帅为枢密使,后续还要提升武人地位,让更多的武将进入枢密院任职,让狄帅真正拥有实权!”

“若只是擢升狄帅,只会让狄帅成为被许多文官攻击的靶子,甚至有可能成为史上任期最短的枢密使。”

“当下,臣看不出朝廷有提携武人地位的倾向,故而无法表明观点。”

听到此话。

赵祯和众相公都是无奈一笑。

大家之所以对擢升狄青为枢密使犹豫不决。

正是担心破此先例后。

武官地位逐渐抬高,日后出现乱国之患。

但苏良却言:如果不是为了提升武人地位,就不必擢升狄青为枢密使。

文彦博等人的意思是——

虚衔都不想给狄青,莫说实权了。

而苏良的意思是——

若是不给予足够的实权,不如不给这个虚衔。

赵祯想了想。

“这是两码事!是否继续抬高武人地位,日后再议,当下只谈封赏之事。”

“朕觉得,狄汉臣立下奇功,又是忠臣,定然不会做出乱国之举,可破例擢升为枢密使!”

苏良再次拱手。

“官家,若以此理由擢升狄汉臣为枢密使,臣反对。当年,太祖不也是后周恭帝身边的忠臣吗?”

“放肆!”赵祯气得站起身来。

此等话语也就苏良敢说。

换作旁人,赵祯恐怕已经命人将其赶出去了。

苏良继续道:“官家,臣以为,无论是重文抑武或重武抑文,对朝廷而言,都是畸形之治。”

“这一点儿,从我大宋禁军唯有西兵可战就可以看出。”

“庸官乱用兵,良将难出头。两院为防武将成势,矫枉过正,已使得天下将士变成了病猫,当朝无名将,如今好不容易出现一位武曲星,若只是将他架在高位,而不给其权,无异于是将他架在火上烤,恐怕会将其废掉!”

苏良重生一世。

自然不希望狄青任枢密使后,与史书所载依然一样,在朝堂一言不发,被羞辱、排挤、诋毁后,最后抑郁而终。

他继续道:“官家,臣一直认为,历朝历代,武人之患,主责不在武将,而在朝廷。当下,则在官家,在诸位相公。我们若还是秉持着防止武将作乱的态度对待武人,臣真的不建议狄帅为枢密使,让其留驻西北,反而更好。”

这时,曾公亮站了出来。

“官家,臣倒是不如景明想得那般长远,臣只是觉得,日后咱们与辽夏必有一战,若任命军帅,狄汉臣必为首选;其次,开封禁军需要再调教调教,狄汉臣依然为首选,故而,臣支持其任枢密使!”

紧接着,富弼也站了出来。

“臣听景明与曾相的一席话后,觉得自己有些固执了。我朝如果只有一名良帅,定然是狄青,我们要做的是将其托举起来,帮其完成更大的功绩,而非压制他!”

富弼改变意见,选择支持苏良。

“臣附议!”欧阳修站出来说道。

“臣附议!”范镇也站出来说道。

一时间。

殿下九人,有五人都支持擢升狄青为枢密使。

苏良更是坚持要给予狄青绝对的实权。

此刻。

赵祯也倾向擢升狄青为枢密使,但他纠结的是要不要给予狄青在枢密院绝对的权力,要不要不断提高武人地位。

当年。

太祖以殿前都点检之职,发动陈桥兵变。

此等教训,大宋历代皇帝都不想重蹈覆辙。

旋即。

首相文彦博站了出来。

“官家,臣觉得景明与曾相所言,有一定道理,臣也能接受狄汉臣任枢密使且拥有实权,但我们必须坚持一个底限,日后武官无论建立何等功勋,皆不能拜相!”

武官不拜相。

即意味着武官的地位永远不能高于文官。

“此外,一旦发现武官存在谋逆的可能,必须降重罪!”

“臣附议!”

张方平、吴育、宋庠三人同时拱手。

赵祯微微点头,顿了顿后,道:“好,那就擢升狄青为枢密使,朕会给予他足够的权力,至于他能将下面的武将培养成什么模样,就看他的能耐了,若武将们各个忠贞为国,敢打敢冲,朕并不是不能提高武将地位。谁若构陷排挤他,朕自会为他做主。”

“此决定,诸位可有异议?”

“官家圣明!”众官员齐齐拱手。

苏良的脸上露出一抹淡淡的笑容。

虽然未曾让他完全满意,但能达到这样的结果已经相当不错了。

有官家这番承诺。

狄青大概率不会抑郁而终了。

这时。

张方平拱手道:“官家,我们是商量好了,但臣预计狄汉臣恐怕会请辞枢密使之位。”

对一名武官而言。

这个位置的压力非常大,被一群文臣监督找茬,那是必然的事情。

在赵祯思索时,曾公亮笑着站了出来。

“官家,臣觉得狄汉臣拒绝实属正常,臣建议官家退回他的请辞奏疏,退回至少两三次后,再让景明去说服他。”

“如此做,既能彰显官家对有功武官的重视,也能减少朝堂官员的反对之声。”

众相公都白眼看向曾公亮,心中道:“这個老狐狸,想得真周到。”

其实,此次曾公亮的损失最大。

众相公都很倾佩他这种“让贤”的做法。

若日后狄青在枢密使之位上做出大功绩,曾公亮让贤之事,必然会成为后世的一桩美谈。

赵祯笑着看向苏良,道:“苏卿,可以吗?”

苏良胸膛一挺,道:“没问题。”

赵祯又道:“日后需要台谏主官来开内会时,苏卿也来吧!”

“劳碌命……哦……不,臣遵命!”苏良拱手。

顿时,众人都笑了起来。

自苏良入殿后。

赵祯与众相公根本就没有将他当成从七品的左正言,还是将他当成“御史中丞”来用。

……

翌日,近午时。

赵祯命中书下诏,将曾公亮降为枢密副使。

缘由为:曾公亮欲将精力放在兵书兵法编撰和兵器火器的制造领域,无暇顾及枢密院全局。

明眼人都能看出来,这是在为狄汉臣让位呢!

……

十月初十。

中书省开始颁发各项诏令。

对平叛的将士、官员进行论功行赏。

狄青擢升为枢密使,赏赐宅院一座,金银、丝绸、瓷器等数车。

狄青的部将们也都是官升一级到两级,得到了重金奖赏。

参战的士兵们都得到了奖赏。

战死者,地方官将亲自护送其灵柩返乡,并对其家人进行重金抚恤。

广南两路抗击侬智高有功的官员都得到了升迁,弃守的官员也都受到了严惩。

侬军抢掠过的州县,皆免田赋两年,对部分帮助抗击侬军的百姓,也根据功劳,免除徭役一年到三年不等。

……

杨文广、杜雷、孙胜等将士虽是跟着苏良伏击了交趾,但作战勇武,护卫苏良有功,也都得到了厚赏。

午时。

赵祯还专门设宴,款待了狄青和其麾下勇敢作战的将士们。

至于交趾之事。

赵祯先是命中书写信,告知了他们对主罪之人苏良的惩罚,而后又在边境增设三座榷场。

交趾王李德政肯定不会满意此类惩罚。

但当下交趾已被打得半残,又畏惧大宋的火器,根本不敢提出不满意。

……

庆功宴还未结束,便有官员开始上奏,反对狄青担任枢密使。

赵祯将这些奏疏全部退回。

与此同时。

狄青回家后,也立即撰写奏疏,称自己不宜为枢密使,恳请继续驻守西北,使得范公归朝。

他将奏疏呈递禁中后,自然也是被退了回来。

……

十月十三日,朝堂民间一直传播着狄青不宜担任枢密使的声音。

而狄青也已经三次请辞,但皆被拒之。

近黄昏。

苏良还没去规劝狄青,狄青倒是先来了苏宅。

“狄枢相大驾光临,寒舍真是蓬荜生辉!”苏良见到狄青,便是一脸笑容。

狄青抱着一摞奏疏,愁容满面。

“景明,别打趣我了,我就是个粗人,哪里能任枢密使,是不是我写的请辞奏疏让官家不太满意,所以才退回来,你快帮我润色润色!”

苏良将狄青请进书房,倒上香茗。

狄青将退回来的三份奏疏递给苏良。

苏良看都未看,便将其放在一旁,然后望向狄青。

“汉臣兄,枢密使乃是武将的最高职位,依照你的功劳,完全可任此职,为何要辞呢?”

狄青有些焦急地说道:“景明,你是真不知还是假不知?”

“陈桥兵变才过去不到百年,我若任枢密使,那些文人官员还不找茬使劲弹劾我。再说,我若待在汴京城,可能就是个摆设,不如去西北操练士兵,让范公归来呢!”

苏良摇了摇头。

“范公才去西北没多久,不能来来回回这样折腾他!”

“官家命你任枢密使,不是当摆设的,而是要委以实权,让你总领全宋之兵。”

狄青的脑袋摇的就像拨浪鼓一样。

“景明,为兄虽然不怕死,但若死在朝堂的尔虞我诈中,恐怕不值得。”

“这些年,我经历太多文官的鄙视了,我们这些做武将的,最好就是服从命令做事,你让我参与到朝堂论政,重大军事决策中,恐怕我……只会一言不发。”

狄青因罪充军,一步步走到这个位置上。

他最清楚的就是文官和武官的区别,从来都不会逾矩一分。

苏良想了想,接着道:“汉臣兄,那是过去的规制,现在已经不一样了。”

“不久的将来,我们必然会与辽夏有一场大战,西夏不足为惧,但是辽国却不容小觑。我朝仅仅西兵能战是远远不够的,即使南境稳固,万一高丽、东瀛帮助辽国来攻呢?万一在我们攻打西夏时,吐蕃诸部来添乱呢!”

“除了西军,开封的几十万中央禁军也需要调教,也需要为日后的大战做准备,而若北境战事起来,你必然为主帅,伱愿意带着一群不能战且对你不服气的兵去打仗?你愿意放弃这次成为当朝名将的机会?”

“一名武官,能有此等机会甚是不易,而大宋或缺的正是你这样的官员,你若请辞,偏安一隅,这不仅是对自己不负责任,对范公不负责任,更是对朝廷,对全宋百姓不负责任……”

“你放心,官家与众相公已经达成了共识,绝对不会让你遭受排挤、诬陷。有人说,西夏和辽国都畏惧我苏良,他们不是畏惧,只是对自己国家没能拥有我这样的臣子而感到遗憾和愤怒!”

“唯有让他们感到畏惧的,唯有一名将帅之才。而今的大宋,只有你有此资格!”

“汉臣兄,你不是在为自己而搏,而是在为所有武人而搏,我朝武人的地位太低了,若想抬高地位,只有你立下不世功勋,朝廷给了你机会,你不能……”

苏良这一番话,让狄青心动了。

作为武官,谁都想开疆扩土,成就不世之功绩。

“我……我……我……”狄青激动地有些磕巴起来。

苏良将其请辞枢密使的三封奏疏放在一边,道:“来,写一封谢恩奏疏吧,我帮你润色!”

……

十月十五日。

狄青以枢密使的身份,正式进入枢密院。

一些文官们打着“为大宋朝堂稳固”的幌子,去扒狄青的过往经历,狄青曾经可能犯下的错。

更有甚者。

还称去年狄青家里的狗曾长出了龙角,此乃不祥之兆。

以此构陷狄青有谋逆之嫌。

赵祯大怒。

让那名写下狗头长龙角的官员去找证据,若找不到,官降两级。

……

很快。

在枢密副使曾公亮和梁适的帮助下,狄青便在枢密院稳定了下来。

他开始着手准备,如何调教开封禁军。

就在苏良以为,狄青的枢密使之位已然稳固之时,意外又发生了。

十月二十二日。

汴京城开始流传一句话:东华门外唱名者,方为好男儿。

此话来自资政殿大学士、知扬州韩琦。

苏良听到此话时,差点儿没有气得昏厥过去。

他本以为韩琦不在汴京,与狄青没有交集,此话就会自然而然消失了。

没想到此话还是出现了。

此话的杀伤力,堪比骂上一百句:文人治天下,武夫下九流。

唯有中了进士,才有在东华门唱名的资格。

韩琦此话,自然是推崇文治,贬低武人。

一时间。

此话成了汴京城无数书生士子的口头禅。

刚刚因狄青封枢密使而挺起胸膛的武官们再次低下了脑袋。

甚至。

枢密院的官员们也都遭到了调侃。

文官与武官的关系骤然变得微妙起来。

狄青粗中有细,当即给枢密院所有官员下令,莫逞口舌之利,任何人都不得讨论此话。

论口舌,武官怎能比得上文官。

狄青的态度,显然是让了。

……

又一日,午后。

苏良正在翻阅近日的邸报。

忽然有吏员来报,龙羽军总都头徐莽求见。

当下。

龙羽军虽然归属三衙,但基本都是自管自治,一切归总都头徐莽主管。

徐莽解决不了的事情会找苏良。

苏良解决不了,便找官家。

龙羽军名义上是天子亲军,实际上苏良才是整个龙羽军的总统领。

很快,徐莽走了进来。

“头儿,咱们的一个兵吕承安在今日休假期间,于小甜水巷的茶楼前将五名书生打了,原因不知,他已去开封府投案。然后现在街头都在传有禁军士兵殴打文人……”

苏良微微皱眉。

这几日。

由于韩琦那句“东华门外唱名者方为好男儿”,汴京城内的文武之争,较为激烈。

此时发生这样的事情,显然不是小事。

“吕承安,就是那个一笑就没了眼睛的小个子?”

“对。”

苏良对吕承安有些印象,其绝非鲁莽找事之人。

龙羽军在徐莽的调教下,无一人敢仗势欺人,仗武力欺人,不是一些意外原因,他们绝对不会出手殴打百姓。

苏良想了想,道:“只要占着道理,我绝不允许咱们的人受欺负!走,去开封府!”

苏良刚走到开封府大门前,便看到外面围聚了一群身穿长衫的书生。

“兵痞无知,以拳欺人,不重惩,不足以平民愤!”

一群书生高喊着。

声音甚是嘹亮,吸引过来的人越来越多。

苏良坐在马车中听了片刻,没听出缘由。

就听到他们称一名兵痞仗着有武力,将五名书生都打成了重伤,还称这是狄青任枢密使后引起的后果,日后,武官士兵们将会越来越狂妄。

在汴京城,通晓大义的读书人不少,而这种搅屎棍子类型的读书人也不少。

苏良让马车绕了一圈,与徐莽从后门进了开封府。

二人作为吕承安的上官,有义务来开封府了解一下情况,更何况,当下的情况还比较特殊。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