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62小说网 > 历史 > 我在大宋做台谏官 > 第0268章:政事堂,欧阳修动手干仗;垂拱殿,赵祯惜才护苏良

( ) 汴京城内,流言满天飞。

若只是苏良家中不睦或景明社成员言语有失,此事还不算太严重。

但突然卷入了人命案,此事骤然变得扑朔迷离起来。

有人称苏良雇凶杀了祁三郎;有人称是苏良的政敌给苏良设下了一个圈套;还有人称是祁三郎畏惧苏良之势而投河自尽……

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大理寺与开封府的官员们,通宵达旦,片刻都不敢停歇地调查着案件。

苏良、唐宛眉、唐泽三人也被召传到了开封府问话。

……

与此同时。

又有一大波官员开始弹劾苏良,弹劾开封府,弹劾台谏,甚至弹劾变法司。

有官员称,苏良有违背祖宗之法的大不敬之言在先。

而今不但有“家中不睦”和“私下组织百姓乱言惑众”罪过,还涉及到了人命案,必须立即将其全家监禁,以防其四处跑动,毁灭证据。

有官员称,包拯乃是苏良入台谏的举荐官,且与苏良私交甚笃。

开封府理应避嫌,实不宜参与到苏良这次的案件中。

有官员称,台谏官遇到苏良之事,避重就轻。

总是以“避嫌”而不敢言,有违台谏本职,实乃与苏良已结成私党,公心已失,建议更换台谏主官,重新整治御史台与谏院。

还有官员称,变法司逾矩两府之规,已成藏污纳垢之所。

前有王安石的“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之邪言,后有苏良“废崇文抑武之国策,武功应与文治并重”的逆祖宗家法之语,理应立即解散,重整吏治。

……

垂拱殿内。

赵祯看完这些弹劾奏疏后,面色阴沉,极为愤怒。

这一刻。

他突然意识到自己似乎又回到了庆历新政失败时的那种感觉。

那时,他知富弼与石介无造反之心。

知范仲淹不可能以变法之名结私党,乱朝纲。

知欧阳修、余靖、王素、蔡襄等谏官皆为敢言的直臣,而非群党。

知张亢与滕宗谅所犯之错应该轻惩。

知苏舜钦、王益柔、周延让等青年俊才乃是因对朝堂变法结果不满而口出抱怨之语,情有可原。

但赵祯的耳朵软。

将群贤驱离,或外放,或贬谪,或除名勒停。

最终导致庆历新政戛然而止。

若不是苏良在沉闷的朝堂中脱颖而出,赵祯可能此生就要放弃变法了。

导致变法失败的,往往不是变法本身,而是其他的琐碎。

上一次庆历新政失败后,大宋缓了四年才再一次开启全宋变法。

人生能有几个四年。

赵祯非常清楚,苏良的此次事件,已经关系到全宋变法的成败。

他必须展现出果决的态度。

若还想着息事宁人,还想着和稀泥,让朝堂一团和气,那等于走老路。

变法势必失败。

“此次若无真凭实据,朕绝对不会对苏景明有任何惩戒!”赵祯喃喃自语道。

赵祯比任何人都清楚苏良对当下全宋变法的价值。

范富已老,王安石与司马光稚嫩,苏良乃是整个变法司的主心骨。

若苏良被去职。

恐怕整个变法司的心气神都没了。

是苏良一直在担着风险,冒着被骂、被辱,甚至在后世留下骂名的风险,扛着大宋朝在走。

若无苏良,变法必败。

赵祯缓了缓,朝着一旁的张茂则道:“这些奏疏,皆留中不发,再有群臣因此事上谏,直接告诉他,等待大理寺与开封府的调查结果即可!”

“臣遵命。”张茂则拱手,然后擦了擦额头上的汗珠。

张茂则也是跟着庆历新政走过来的。

他生怕官家再因群臣对苏良的弹劾,无奈将苏良罢黜或外放。

到那时,全朝变法的心气一丢,恐怕变法又要戛然而止了。

……

赵祯将群臣弹劾的奏疏留中不发,且拒见上谏有关苏良案情的官员。

于是,压力便给到了中书省。

近午时。

中书省,政事堂。

文彦博、张方平、吴育、宋庠已被那些馆阁之臣和枢密院的官员们搅扰得无法处理公事。

至于范仲淹,因被质问太多,直接便待在了变法司。

众相公的回答不偏不倚。

朝廷未将苏良禁足,是因还未查到苏良有作案嫌疑。

命令开封府与大理寺一起彻查查案,乃是因大理寺的查案水平实难与开封府相比,若想迅速结案,必须依靠开封府,而官家也相信包拯的人品。

至于台谏官集体失声,乃是他们在等待调查结果。

……

可惜,群臣对中书诸相公的回答并不满意,感觉他们都是在偏袒苏良。

因变法,苏良得罪的官员实在太多了。

苏良荣耀之时,他们不显山不露水,但苏良一旦处于低谷,他们会毫不犹豫地发起攻击,意图让苏良跌入深渊,永远都走不出来。

待文彦博送走一波官员后,三名馆阁老臣走了过来。

此三人,年龄皆在五十五岁以上。

分别是馆阁直学士王佑,馆阁待制徐寮和马奉朝。

三人能力一般。

本来依照他们的资历,去年王佑便能擢升为馆阁学士,两名待制也能擢升为直学士。

但自从官员百日考成法推出后,几个比他们年轻一些的馆阁官员通过考绩都上去了。

他们却纹丝未动。

馆阁之职,皆为美差,活少而待遇好。

入馆阁,需考试,而后便看考绩升黜,职位非常有限。

不出意外的话。

他们可能到致仕都难以再升迁了。

苏良断了他们的仕途,他们怎会对苏良客气!

这三人,本来就擅写文章。

而今抓到机会,每人一日写两篇奏疏弹劾苏良。

文彦博、张方平等相公,看到三人,纷纷都想尿遁。

这三人,一日呈递六份弹劾奏疏,一天来中书省两趟,甚是惹人嫌。

馆阁直学士王佑一进门,便气呼呼地说道:“文相,官家偏袒苏良,全朝皆知,而今苏良犯下了此等大罪,官家不将他禁足,中书难道就不提醒吗?”

提变法之策时,他是大气都不敢喘一下,但弹劾苏良,却是口若悬河,咄咄逼人。

另外两人也立即附和起来。

“台谏如此不作为,中书难道就不能管一管吗?就任由他们堕落不言,任由他们成为苏良的爪牙?”

“诸位相公,你们难道没看出,苏良欲当权臣啊!如今台谏护着他,背后又有曹家撑腰,他以后想要造反,谁能拦得住!”

“当下的大宋,哪里是在变法,完全是在乱法,苏良是在排除异己,非他私党者,一律打压!”

……

这三人咬牙切齿,尽言苏良之坏。

若他们的说法都有实据,苏良至少要被斩首十次了。

“三位,莫急!此事不是已经在调查了吗?大理寺和开封府会给出调查结果的,你们在此闹,有何用?”一旁的张方平捋着胡子说道。

“有包拯在,大理寺官员根本不敢说话,包拯又是苏良挚友,怎会不偏袒他?诸位相公,忠言逆耳啊,下官请求诸位与我等再次面君上谏,令苏良禁足,令开封府不再参与此案!”

首相文彦博皱起眉头。

“是非功过不是你们怎么说就能怎么样的,若苏良是被冤枉的,伱们岂不是有栽赃陷害之罪,当年欧阳学士便被栽赃,名声至今还有损,你们还想看着此类悲剧上演吗?”

“文相公,无风不起浪,欧阳修与其外甥女之丑事,只是未找到证据,便按照了疑罪从无处理,难道你们没有听到民间百姓怎么讲,那欧阳修完全是毁了外甥女的清白又抢了她的嫁妆,与畜牲何异?”

自古以来,文人相轻。

这三位整日吊书袋,且比欧阳修还大了十余岁,根本就不认可欧阳修的当朝文宗地位。

就在他们高声说此话的时候。

欧阳修拿着几份文书来到政事堂,恰好听到了这份话。

当即,欧阳修的脾气便上来了。

“你们刚才说什么,可敢在我面前再说一遍?”欧阳修瞪眼道。

这几日,论最同情苏良,不断上奏为苏良讲情的,欧阳修可排第一。

因为他有过被冤枉的经历。

他感同身受。

他相信苏良的人品,笃定此乃反对变法者的诡计,要用此法,破坏全宋变法。

馆阁直学士王佑不甘示弱,挺了挺胸膛。

“若想人不知,除非己不为,你欧阳修年轻时狎妓难道是谣传?你写艳词编艳曲难道也是谣传?自己在百姓心中是什么模样,难道自己不清楚吗?”

欧阳修冷哼一声。

“我欧阳修做事光明磊落,表里如一,年轻时,我是去了勾栏瓦舍,是写了几首小词,但我从没想过遮掩,你们呢?”

“你们三人谁没有纳妾,你们三人谁敢在官家面前发誓,年轻时未曾狎妓?三个吊书袋的跳梁小丑,你们对朝廷做了何贡献?在这里大呼小叫。与苏景明相比,你们就是三个无知的长舌妇人!”

“欧阳修,你莫嚣张!庆历新政时,你攀附范富,而今又攀附苏良。你不过就是能写几篇小文章而已,有什么值得得瑟的!”

“我等弹劾苏良乃是为大宋的江山社稷考虑,而你维护苏良是为了你的官位仕途,你这等劣迹斑斑的文人,今日还能站在朝堂,还不是靠得溜须拍马,谁受宠便与谁结交!”一旁,馆阁待制徐寮毫不客气地说道。

“欧阳学士,下官建议你没事多去街头巷尾的书摊走一走,你的那些不伦之事,早已经传遍了全宋,你与苏良,不过是一丘之貉罢了!”另外一名馆阁待制马奉朝也怪声怪气地讽刺道。

文人骂架,专戳人痛处与软肋。

此刻的欧阳修,已经忍无可忍。

就在馆阁直学士王佑正欲开口之时,欧阳修一拳头砸在了王佑的胸口。

后者踉跄数步后,一屁股坐在了地上。

“你……你……你竟敢动手?”

“你这个造谣的老顽固,尸位素餐,愚不可及,实在无耻,今日,本官只能打醒你们了!”

一旁的馆阁待制徐寮和马奉朝见状,直接冲过来与欧阳修厮打起来。

四人扭打在一团,彼此推搡着。

这时,张方平本欲拉架,却被文彦博制止了下来。

张方平立即会意。

这三个馆阁老臣平均年龄近六十,恐难是四十三岁欧阳修的对手。

他们若被揍一顿,那接下来的几日便无法来中书闹了。

并且,这三人确实该揍。

文人打架,全是阴招。

馆阁待制徐寮和马奉朝,一人抱着欧阳修的腰,一人拽着欧阳修的胳膊。

意图让馆阁直学士王佑报仇,还欧阳修一拳。

但王佑太过笨拙,刚举起拳头,欧阳修便借力使力,朝着后面一靠,然后朝着王佑的心窝便来了一脚。

“啊!”

王佑被这一脚踹倒在地,气喘吁吁,再也站不起来。

而后,欧阳修先是摆脱徐寮,给了马奉朝的下巴一拳头。

最后又朝着徐寮的屁股踹了一脚。

后者一下子砸在桌子上,扶着腰再也站不起来了。

这一刻,欧阳修觉得自己勇冠天下,且发现干仗要比写文骂人痛快多了。

一扫近日所有的心情阴霾。

文彦博见三人已被教训了一顿,连忙拦住了还准备动手的欧阳修。

“别打了,你们将政事堂当成什么地方了?”富弼高声道。

王佑揉着肚子,不依不饶地说道:“欧阳修,你竟然敢打我,我……我要去官家那里弹劾你,让你知道,这一下到底要付出多大的代价!”

“有种你就去,在政事堂污蔑我,你们还有理了?”欧阳修攥着拳头,怒不可遏地说道。

富弼冷声道:“在政事堂互殴,你们可知是什么罪过?”

王佑一愣,看向文彦博,道:“文相,这……这不是互殴,是欧阳修打人啊!”

互殴与打人,可不是一个概念。

互殴,双方皆有罪;而打人,只有打人者有罪。

“你当本相眼瞎吗?你们三个打一个,但是没打过,不是互殴是什么,你没有伸拳?你有没有动腿?”

三人顿时满脸尴尬,他们确实动手了,但却没有占到便宜。

这时,张方平站了出来。

“四位,此事就到此为止吧!若让官家知晓,按照朝廷律法来办,你们都要受到重罚,不值得。出了政事堂,谁也别提打架之事,我们也当作没看到,都回去吧!”

三人想了想,互视了一眼,然后彼此搀扶着离开了政事堂。

欧阳修混不吝,可能不怕被贬谪。

但他们还指望着安稳致仕,然后拿着优厚的致仕钱呢!

若被降一级,致仕后的待遇将少一大笔。

三名馆阁老臣离开后,文彦博看向欧阳修。

“永叔,景明已陷危机之中,你就别再添乱了!少出门,少说话,等待大理寺和开封府的调查结果。”

欧阳修撇了撇嘴,大步离开了政事堂。

在出门的那一刻,他又喃喃道:“你们根本不懂遭遇诬陷栽赃的苦,谁乱嚼舌头,我还揍他,景明若离朝,我也不干了!”

……

这一日。

有官员忙着弹劾苏良,有官员忙着调查苏良,还有官员想着如何保护苏良。

范仲淹则是在变法司维持着秩序。

当下,变法司的官员只需专注于变法之事即可,帮苏良,纯属添乱。

一旦卷入其中,那就更混乱了。

特别是王安石这种犟脾气,尤为容易捅出天大的窟窿。

范仲淹直接让其吃住在变法司,连家都不让其回。

……

苏良在丈人唐泽的一番规劝后,也安安静静地待在家中,等待案审结果。

他相信,大理寺和开封府会还他一个公道。

待苏良证明了清白,定会一个个收拾那些栽赃陷害他的人。

就在这时。

苏良忽然听到门外传来一阵哭泣声。

就在准备一探究竟的时候,吉叔快步跑了过来。

“官人,不好了,那祁三郎的家人亲眷,披麻戴孝,撒着纸钱,在门口叫喊着让你还祁三郎的命!”

苏良不由得皱起眉头。

这类野蛮的做法,甚是下作,俨然是要将苏良在民间的名声全毁掉。

“权官谋害贫苦百姓,死者亲眷走投无路在门口哭丧……”

这种剧情,但凡有不知内情的百姓听到,都会笃定是真事。

即使朝廷证明了苏良的清白,还会有人认为这是官官相护,百姓有冤难诉。

苏良正欲出去,却被岳父唐泽拦了下来。

“此时,你说什么他们都不会相信,出去反而会再起争端,不管不问就是。”

苏良想了想,微微点头。

而就在这时。

一群皇城司士兵将这些哭丧的人围了起来。

“将所有人,全都带到开封府!”张茂则冷声道。

赵祯是不会允许在未查出苏良有罪的情况下,便让百姓如此闹事侮辱他的。

哭丧者一看来者不是开封府衙役,而是皇城司士兵。

顿时不敢言语了。

他们不惧开封府衙役,但皇城司士兵代表的乃是官家的权威。

若有反抗不敬者,轻而易举便能定下一个两年的徒刑。

很快。

苏宅门口便变得安静下来,无人再敢来胡闹。

苏良的心稍安。

这个幕后指使者为了将他拖下台,不惜造谣生事、不惜杀人、不惜引来民怨,手段丰富且卑劣。

待揪出他,苏良一定不会轻饶他。

……

翌日,近午时。

知开封府包拯与大理寺寺卿赵概奔赴禁中,将调查案宗呈递给了赵祯。

官员们知晓此事后,心情都不由得变得紧张起来。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