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广宁城发展速度惊人。
相应的,军工体系也随之变得更加完善。
储备的技术有很多。
只是列装的却十分有限。
目前仍处于骑兵与火器的时代。
如果说有什么不同的话。
可能就是辽地的车营的火力配备,相当的惊人。
固然没有自行的装甲车。
但用战马拉着的跑的装甲车,就不是装甲车了吗?
只是这些。
未来打北胡人的时候,才知晓是否好用。
与此同时。
广宁城的人口,也在缓慢地增长着。
一是广宁城并无外患敢来,迎来了婴儿潮。
二是朝廷依旧坚持在往辽地迁移百姓。
三是不少北方百姓偷渡到辽地。
广宁城的人口数量,早已超越了两百万。
只是没有最新一轮的统计。
秦风也不知晓究竟有多少百姓。
而最可怕的。
是广宁城的男女比例失衡。
女性比例远比男性多得多得多。
其主要原因,就是辽地女子的地位,相比大庆简直极高。
许多女子,都愿意来辽地生存。
这一跑。
最先把宁地的男女比例弄失衡了。
据说宁地的女子都成了稀罕物。
但也没关系。
辽地还有许多高丽女子,娶来老实听话,还不用嫁妆,干活多用得少。
宁人还是比较喜欢的。
高丽女人的大量涌入。
毫无疑问让大庆的贫苦人家,特别是那些儿子多娶不起媳妇的,都能挑个不错的高丽女子。
对于大庆贫苦人家来说。
娶个媳妇,基本等同于多个劳动力。
特别高丽那种环境下,压迫女子过重。
大庆内最恶毒的婆婆,高丽女子依旧觉得没啥。
能来大庆。
对于高丽女人来说,就是天堂。
哪怕最贫困的人家,只要干得活够多,大庆男人对他们都不至于太差。
可惜。
许多高丽女人惋惜无法留在辽地。
辽人,最喜欢迎娶的,还是正儿八经的大庆女子。
其余异族,不在迎娶之列。
若高丽女子也都留在辽地。
那辽地干脆就是女人国了。
辽王妃认为,辽地女人数量如此多,与秦风这个辽王的喜好有着分不开的关系。
秦风觉得王妃这简直就是歪理!
“大庆若能将理学松一松,女子地位升一升,何至于都偷渡到辽地来。”
秦风摇头。
只是目前为止。
来辽地的女子,多以辽地与北方为主。
太远的距离,对于女子来说,路途上将会有无尽的危险与麻烦。
只是但凡富裕人家的女子,基本都来辽地了。
广宁城对于富裕人家女子而言,绝对是比京都还要更好的地方。
而且这群女子最爱住在辽王府附近。
也间接导致辽王府附近的租房价格飞升。
“可惜内城的房子不买,否则一定要买最大的一套,说不准哪天就被辽王殿下看上了。”
“就算不被王爷看上,能嫁王爷的亲卫也行。”
“是啊,王爷亲卫的个头都好高,得昂着头看,每个人的眼里都有着光,怕是宫里的禁卫都比不上。”
一群富家女子,习惯了辽地的自由,便再也回不去了。
而且这群富家女的出现,也大大提升了广宁城人的购买力。
虽说。
广宁城如今主要的物资,还是军工以及钢铁煤炭相关的重工。
但毫无疑问。
广宁城正在转型。
秦风最近倒是没有心思去王府外看那些富家女。
辽人多了。
事儿就多了。
哪怕平日绝大部分事务,都由他人处理。
可每日即便汇报的时间,基本就得占据了半个时辰。
而且事无巨细。
偶尔还会出现一些突发情况。
导致秦风每天,总得抽出点时间来处理政务。
“两百多万人的事儿,就已经这么多。”
“这要两千万人,不得将本王忙死?”
秦风有点理解,父皇跟大哥为何每天忙忙碌碌,累个半死。
而且历朝历代皇帝都不愿给太子分权,偏偏大庆愿意。
主要还是统治的人口数量太多了。
在大庆朝廷的记录下。
算得其实也就八千多万的丁口。
这八千多万人,也是大庆正儿八经的劳动力。
其中女人、老人、小孩,基本都被排除在外了。
大庆能就业吃饭的地方少。
这其实从南朝时期开始,就已经有此倾向了。
为此,南朝开始就将女子锁在了家里。
目的就是为了防止女子去竞争男人的工作岗位。
最终导致男人没事儿做,最终聚在一个山头寻思造反。
如此。
才逐渐造就了男主外,女主内,一家分工明确的社会构造。
辽地岗位多。
有许多岗位,都特别适合更细心的女人去做。
故而辽地管理两百万人,就真的管理两百万人。
而大庆的地方上。
两百万人,基本只有一半的就业,实际管理也是以家庭为单位。
也就是四五十万户。
细分管理上,也根本不是一个级别的。
“每天城内的事儿确实不少。”
“着手建立个报纸,将广宁城每周发生的大事儿,都记在报上。”
“如此也方便百姓知晓。”
秦风觉得创建报纸很有必要。
百姓多了。
必然不能再如以往那般管理。
必须通过一些间接的手段,让辽地百姓知晓秦风的意向。
办报,便是最快,最便捷的宣传方式。
有利于秦风利用报纸,进一步引领广宁城百姓发展。
“王爷,广宁城的识字率还不够高,识字最高的反倒是孩童。”
红鸾知晓报纸之事。
王爷曾在无意中说过。
她也早就琢磨过,但都因为识字率的问题,从而没有去做。
况且。
那个时候人也是真的少。
秦风压根不在意。
“迟早都要做的,晚做不如早做。”
“名字叫辽报即可,立即着手创办。”
“是。”
虽说如今红鸾的身份已是辽王侧妃。
可她的工作依旧没有落下。
许多辽王府内的事儿,依旧都是红鸾在解决。
其实报纸这种事儿,千年前就已盛行。
大庆的报纸数量也不少。
其中九成都是从京都出来的,方便天下人知晓朝廷政策,当然购买最多的,还是那群读书人。
毕竟科举考试时,是需要知晓朝廷现阶段的大事儿的。
就在红鸾着手去办时,突然转头。
“王爷,辽报刊行后,是否要给陛下以及太子殿下各送一份。”
秦风点头。
“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