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活了一夜,顾长青没得休息,第二天一早,就跟他大哥,还有赵勇山,齐老大,顾大虎,村长儿子他们,赶着牛车进城,要去买粮。
村长爷还没张嘴要,每户的当家人,都把自己的银钱拿了出了。
乱七八糟的,你说一句买什么,买多少。他说一句,要什么粮,不要什么粮。
最后是村长出来镇场子,干甚废那个劲,大伙卖了黄精,家家手里都不少于十粮,那就每家都拿出来十两,全部买粮!混在一起吃。
顾长青不愿混在一起吃,想记下来,他们都给了多少钱,到时候能买多少粮。
他们家没有银钱,但小鱼淘店有代币,他们可以在淘店买。
但村长知道他把银钱花了,路上花销也是长青掏钱,打着贴补长青的心思,村长就想,必须让长青拿着这银钱去买粮。
“这些钱,就算咱大伙,你说那什么,基础资金。”
“长青,咱眼下活这么多,肯定不能一到饭点都跑去做饭。到时候就找几个人做饭,放一块吃就得。”
“那这不乱套了吗!”
村长好说歹说,顾长青都没应。他知道村长的心思,但他家不用这样。
最后还是拿着钱塞怀里走的,得给他们大伙买粮啊,他也顺便出去打探打探情况。
他走的时候,田氏给他塞了半两银子。不要不要的,硬给。
顾长青怀里其实还有闺女藏的一块大的金块呢。
收下钱,他叮嘱老太太,早饭跟中午饭,都要做了跟大伙吃,他今天问了粮价后就买粮食回来。
他们五个人,天没亮就出发,等到了大中午才到桂兰镇。
桂兰镇,市井街头热闹非凡,各种商铺跟街头摆摊的小贩各自忙碌,底层搬运工穿梭其间。
那摞的老高的,各色糕点,一看就好吃。还有那老师傅,拿着一个大盘子,往上面淋黏糊糊的粉浆。
在左右晃,给粉浆摇匀,撒上肉沫,放那特制的蒸笼里蒸?
是不是蒸,齐老大没研究明白,“三哥,他那是做什么的?”
“吃的,走,咱去尝尝。”
顾长青说完率先去小摊位旁边的椅子上坐下,店家忙的没空招待,还在摇大盘子呢,大声吆喝问顾长青:“吃龙龛糍吗?客官?”
“对,掌柜的,来五份肉的。”
齐老大他们还在犹豫要不要吃呢,顾长青已经跟掌柜的要了。
“三哥,这贵不贵啊?咱买了粮自己回去做着吃呗。”
顾长青搬了个小凳子过来,这个小木桌只有四个,他们五个人不够坐。
“等回去都饿成什么样了,咱先尝尝他这什么味,垫垫肚子。”
其实龙龛糍就是现代的肠粉。顾长青是吃过的。
只是他们出门没吃饭,昨天忙了一夜,走了这么远的路,肚子早就饿了。
买点尝尝,不知道古代的什么味呢。
因为有国外的人来往贸易,香料,瓷器,丝绸,布匹等。
这里的佐料很齐全,龙龛糍很好吃。
也不是很贵,一份才三文钱,顾长青压着他们,自己付的银钱。
给齐老大他们整的特别不好意思。
“三哥,下回咱出来吃饭,我掏钱!”
“行了,就三文钱的饭钱,还值得你们撕吧。”
顾大虎在一旁憨笑,特喜欢顾长青这爽快劲。
五人吃罢饭,就去问粮价。
粮铺生意人来人往好的很,他们这地少,家里粮食不够吃,就来粮铺买。
一问价格,顾长青的心往下沉了几分。
这边粮价是,一升的容量相当于0.69公斤,一石粮食是69公斤,要八十文。
而六十九公斤,还不够一大家子吃一个月的。
这是精米的价格。一两银子买不到两石米。
接着问糙米,糙米便宜些,再便宜一石也要五十文。
那就一家先买六石糙米,共花银3两。十六户就是四十八两。
顾长青给掏钱,店小二立马张罗着把米抬牛车上。
齐老大跟刘勇山也赶紧帮忙。
顾长青则是开始问面粉的价格。
细面,竟然比你便宜些,不过也是,这边吃面的人不多。
细面三十五文一石,顾长青做主,一家又买了六石细面。
一家二两十文钱,顾长青给掌柜的数了三十三两,外加六十文。
小孩多吃细面好,养胃还有营养。
一百两银钱花出去八十两,也就够大伙吃俩月的。
这剩下的银钱,也得去买盐,还得去看看有没有菜,人不能不吃菜。他们刚到这个地方,从进番禺,就着急赶路,之前挖的野菜全吃完了。
那后面有山,明得在山脚下找找,有没有能吃的野菜。
眼下别说菜,还是粮食要紧。
顾长青他们来的时候赶了两台牛车,他让顾长柏带着齐老大跟顾大虎,村长儿子先回去,把粮食拉回去,大伙晚上好做饭,
他跟赵勇山去买盐跟其他东西。
盐铺子,顾长青一打听,后悔死了。怎么没把闺女带来。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