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步终于开始了。
先撞击的是SR-1456-YUTI-3小行星,重量接近二十亿吨。
如此庞然大物,如果撞击在地球上,那将是山崩地裂,恐怕所有的建筑物都要倒塌或者损坏,海啸和火山爆发也将吞噬掉大量的生命和财物。
所有人都不知道,它撞在火星上,将会发生什么。
阿超命令火星机器人把核发电设施和所有的工业设施全部关闭,所有机器人都披上反宇宙射线的披风,在地下基地外等候。
只见一道火光从火星的北极上空划过,接着在火星北极掀起了一个巨大的火球,火球的高度达到了三万多米。
就在火球还在向外蔓延的时候,地震波已经先传到了阿超的十几个机器人基地。
在基地外避难的机器人纷纷被强震摔倒,基地外很多堆放的物资都被震得散了架子。
接着就是一连串的余震,余震持续了一天才渐渐消散。
火星北极的干冰冰盖,被这颗小行星啃开了一条巨大的深沟,长度达五十公里左右、宽度达八公里左右、最深处达到了三公里左右。
巨大的冲击力把干冰、岩石和水冰化成了细碎的颗粒抛向天空,像一张张开的大伞一样徐徐展开,向火星的整个北半球蔓延。
烟尘滚滚、遮天蔽日。
阿超的机器人从测振仪上看到,第一次地震的强度达到了9.2级。
估计在北极周围可能达到了十二级。
一个月后,阿超向火开联通报了这一次撞击的成绩。
这一次撞击让火星的大气压从5.4千帕增加到了6.8千帕,也就是说,火星的大气压差不多达到了地球的百分之6.8。效果非常显着。
而且同时把火星的几处活火山震得开始喷发了,火山喷出的烟雾里也会含有温室气体,对增加火星的气温会有帮助。
既然效果好,那就继续吧。
接下来火开联又陆续用飞船拖着六颗小行星对火星北极进行了撞击。
最终让火星的大气压达到了18千帕。也就是达到了地球上的百分之二十左右。达到了珠穆朗玛峰峰顶大气压的一大半。
在这个大气压下,人类戴着氧气面罩虽然会感到不舒服,但是不会立刻发生生命危险的。
由于在这样的气压下,人类只要戴着氧气面罩、穿着反宇宙射线的服装,就可以白天在火星表面活动了。
比起以前需要穿着笨重的宇航服才能在地面活动,这样就可以大大地减少人类在火星上工作的代价,同时工作效率也提高了十几倍
但是此时火星的气温升高还不明显,因为气温升高需要比较漫长的时间,让岩石和大气积累热量。阿超预计两年以后的夜间温度能够达到零下五十度左右。白天大约在五度左右。
也就是说,在两年以后,人类和机器人在白天的时候都可以不用穿宇航服在火星地面活动。
于是,火开联决定开始向火星大规模运输人造光合作用板,并开始批量地向火星运送人类。
这些人要在火星上进行各种实验,包括人体对长期低气压的适应程度、宇宙射线对人体的伤害程度、火星土壤种植技术的验证、火星工业化的条件等。
有了人造光合作用板生产的氧气,就可以用氧气与火星矿石中提取的氢气制造一些水,以此来解决饮用水的问题。
……
爱德华是火开联运送到火星的第一批登陆人员。
他是个火星迷,从小就是看着各种关于火星的童话长大的。
长大之后,他花了很多时间研究火星,这一次终于如愿以偿了,作为第一批志愿者,免费来到了火星。
他下飞船时是火星的白天,周围的气温在零下三度左右。
他按照领队的要求,戴上了氧气面罩,穿上了放射线服,跟着大家走出了飞船。
虽然感觉脚下有些轻飘飘的,但是维持身体平衡还没有什么问题。因为在来之前,他已经接受了半失重状态下的行走训练。
他还没走出飞船的舱门,就看到了外面的景象。
感觉火星的地面,就如地球的沙漠戈壁,但是土壤的颜色偏红。
感觉光线比地球上亮很多,空气中似乎有些灰尘。估计是由于多次小行星撞击北极和频繁的火山爆发引起。
跟着队伍向远处的一个建筑走去,看那建筑有点像地球上水泥厂的装料车间,半圆形的顶,没有窗户,在下面有一个小门,看起来是个密封门。
走着走着,爱德华就感觉脖子上的淋巴结有些疼痛,胸腔也有些不舒服。
领队已经说了,现在火星的大气压不到地球的百分之二十,比珠穆朗玛峰顶上的气压还低,所以会感到很不舒服。
他们又走了一会儿,便来到了那个半球形的建筑。
那扇小门打开了,果然是一扇密封门。
里面是一间过渡室,大概只能装十几个人。所以进去十几个人之后,外面的门就关闭了。
爱德华听见了机器运转的声音,他估计这是空压机在给过渡室加压。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